

2025-09-23 11:21:58
2025年9月11日,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離子”)根據《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設施驗收技術規范 核技術利用》(HJ 1326-2023)、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審批部門審批決定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提出意見如下:
一、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設地點、規模、主要建設內容
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合肥市高新區方興大道西側,柏堰灣路與火龍地路交口西南角(柏堰灣路2299號);建設內容包括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的銷售、安裝調試及后續的運行維護活動,不包括用戶單位質子治療系統使用場所的土建施工和臨床使用。本項目涉及到的輻射工作場所有兩類,分為中科離子場所和用戶使用場所。中科離子場所即柏堰灣路2299號,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中,僅SC240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依托中科離子已建成的加速器測試平臺完成初步調試出束后再發往用戶,其余的系統部件委外生產完直接發貨至用戶,裝置的運輸由中科離子委托運輸公司負責,整機集成、束流調試、系統運維等工作由中科離子的工程師在用戶現場進行。
中科離子首臺套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已銷售至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二期項目,并于2024年1月26日允許加速器調試出束。此次以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二期項目作為典型設計(1間固定治療室+1間旋轉治療室)驗收場所,開展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進而類比其他典型設計(1間固定治療室+2~3間旋轉治療室)是否滿足驗收要求。
(二)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于2024年2月通過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審批(皖環函〔2024〕202號)。2020年10月14日生態環境部頒發了輻射安全許可證(國環輻證[00504])。2024年8月完成了本項目的輻射安全許可證重新申領,證書編號為國環輻證[00504],許可種類和范圍包括:生產、銷售、使用Ⅱ類、Ⅲ類射線裝置;使用I類射線裝置;銷售(含建造)I類射線裝置,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三)投資情況
本項目投資只涉及環評報告書編制,報警系統、巡檢系統、安全聯鎖系統等驗收,環保驗收報告編制。中科離子場所輻射安全防護措施、設施依托加速器測試平臺項目。本項目總投資概算100萬元,實際總投資80萬元,占總投資額的80.0%。
(四)安全責任劃分
本項目涉及中科離子和用戶單位(投資建設方、醫院)等方面,中科離子承擔質子放射治療系統安裝調試、運行維護、臨床使用前的驗收以及系統相關培訓過程中的安全責任。用戶單位作為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的使用方,負責系統使用場所的屏蔽和防護設計,負責提供能滿足相關法規標準所要求的輻射工作場所;總體負責安裝調試和運行維護過程中的安全保衛工作;負責質子治療系統投入臨床使用時的安全責任;負責質子治療系統產生的放射性三廢處理。
二、輻射安全與防護設施/措施建設基本情況
(一)輻射安全與防護設施建設情況
廢氣治理設施:本項目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運行將產生感生放射性氣體和臭氧等有害氣體。各區域設有排風管道,感生放射性氣體經排風管道從屋頂的排風口排入環境。質子治療系統運行時,各機房保持負壓通風狀態,及時排出產生的感生放射性氣體。
廢水治理設施:本項目產生的放射性廢水主要為循環冷卻水。依托用戶場所旋轉治療室內負一層設置1個冷卻水貯存池和1個應急池,兩個池內尺寸均為1.5m(長)×2.0m(寬)×2.0m(深),可用容量均為5.4m3,用于暫存更換下來的冷卻水。衰變池內的廢水在排放前必須進行取樣測量,分析監測其中3H和7Be的濃度,在濃度達標并經生態環境部門同意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固體廢物治理設施:質子治療系統結構部件的感生放射性主要是粒子直接與結構材料相互作用產生。放射性固體廢物經監測和登記后暫時放入放射性廢物分類暫存于放射性廢物暫存間,最終委托項目所在地城市放射性固廢處置中心或其他有資質的單位處置。門上貼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暫存間內設有監控、鉛桶,按規定實行雙人雙鎖管控。
噪聲治理設施:依托用戶場所設施設備。本項目的噪聲主要為冷水機組、冷卻水泵及通排風機噪聲。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高噪聲設備置于專用設備房、設備安裝減振墊、管道柔性連接等噪聲防治工程措施,同時通過加強區內綠化,通過喬木、灌木等綠化帶形成的隔聲屏障來降低噪聲影響。
輻射防護設施:本項目主要輻射來源為中子以及γ射線和感生放射性。使用混凝土建設屏蔽墻體,其厚度及迷道布局根據要求設置。
(二)輻射安全與防護措施和其他管理要求落實情況
項目 | “三同時”驗收要求 | 落實情況 | |||||
管理措施 | 管理機構 | 成立以公司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輻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輻射安全負責人通過核技術應用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考核。本項目申請的核技術應用類型(有申請生產、銷售、使用I類射線裝置),輻射安全關鍵崗位一個,為輻射防護負責人,最少在崗人數1名,輻射安全關鍵崗位應由注冊核安全工程師擔任 | 已成立輻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已配備注冊核安全工程師1名(吳昱城),任輻射防護負責人崗位 | ||||
管理措施 | 應有健全的設備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設備檢修維護制度、射線裝置使用臺賬、人員培訓計劃、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與管理、工作場所輻射監測方案等 | 已按照輻射安全管理要求進行 | |||||
屏蔽措施 | 場所名稱 | 位置 | 屏蔽材料和厚度 | 已按照環評建設 | |||
加速器室 | 北側墻 | 375cm混凝土 | |||||
迷道內墻1 | 100~243cm混凝土 | ||||||
迷道內墻2 | 234~388cm混凝土 | ||||||
西側墻(迷道外墻) | 140cm混凝土 | ||||||
南側墻 | 430cm混凝土 | ||||||
東側外墻/內墻 | 400cm混凝土/(70~262cm)混凝土 | ||||||
頂部 | 225cm混凝土隔板 | ||||||
底部 | 200cm混凝土底板 | ||||||
東南側附加屏蔽體 | 在南墻基礎上增加C30混凝土砌塊:南北寬度范圍為138~543cm,東西長為142cm | ||||||
迷道外口防護門 | 非屏蔽門 | ||||||
固定治療室 | 西側墻(迷道外墻) | 65cm混凝土 | |||||
迷道內墻1 | 97~199cm混凝土 | ||||||
迷道內墻2 | 100~370cm混凝土 | ||||||
南側墻 | 375cm混凝土 | ||||||
北側墻 | 247.5cm(西部)和207.5cm(東部)混凝土 | ||||||
東側墻(輸運線室內墻和輸運線室外墻) | 165cm混凝土(內)和190cm混凝土(外) | ||||||
頂部 | 200cm混凝土隔板 | ||||||
底部 | 300cm混凝土底板 | ||||||
迷道外口防護門 | 非屏蔽門 | ||||||
旋轉治療室 | 西側墻(迷道外墻) | 200cm混凝土 | |||||
西側墻(迷道內墻) | 300cm混凝土 | ||||||
南側墻 | 247.5cm(西部)和207.5cm(東部)混凝土 | ||||||
東側墻(輸運線室內墻和輸運線室外墻) | 165cm混凝土(內)和190cm混凝土(外) | ||||||
北側墻 | 290cm混凝土 | ||||||
頂部 | 220 cm混凝土 | ||||||
底部 | 200cm混凝土板 | ||||||
迷道外口防護門 | 非屏蔽門 | ||||||
輸運線室 | 東側墻 | 400cm(南部)和190cm(北部)混凝土 | |||||
迷道墻 | 三道C30砌塊磚:由南往北分別為120cm、180cm和120cm | ||||||
頂部 | 325cm(南部)和200cm(北部)混凝土 | ||||||
底部 | 200cm或300cm混凝土 | ||||||
迷道外口防護門 | 非屏蔽門 | ||||||
放射性廢物暫存間 | 北墻和西墻 | 65cm混凝土 | |||||
東墻 | 97~199cm混凝土 | ||||||
南側 | 65cm(西部)/439.4cm(東部)混凝土 | ||||||
頂部 | 200cm混凝土 | ||||||
底部 | 300cm混凝土 | ||||||
進出防護門 | 非屏蔽門 | ||||||
安全措施 | 區域名稱 | 安全聯鎖設備 | 已建設輻射安全設施設備,與環評一致 | ||||
名稱 | 數量 | ||||||
加速器區和輸運線區 | 急停按鈕 | 24 | |||||
清場按鈕 | 11 | ||||||
聯鎖門 | 8 | ||||||
聲光報警裝置 | 16 | ||||||
劑量探頭 | 2 | ||||||
緊急開門開關 | 3 | ||||||
固定治療室 | 清場按鈕 | 3 | |||||
急停按鈕 | 6 | ||||||
聯鎖門 | 3 | ||||||
聲光報警裝置 | 7 | ||||||
劑量探頭 | 1 | ||||||
緊急開門開關 | 3 | ||||||
旋轉治療區 | 清場按鈕 | 5 | |||||
急停按鈕 | 10 | ||||||
聯鎖門 | 2 | ||||||
聲光報警裝置 | 9 | ||||||
劑量探頭 | 1 | ||||||
緊急開門開關 | 2 | ||||||
主控室 | 急停按鈕 | 1 | |||||
聲光報警裝置 | 1 | ||||||
鑰匙開關 | 1 | ||||||
固定治療室控制室 | 急停按鈕 | 1 | |||||
聲光報警裝置 | 1 | ||||||
旋轉治療室控制室 | 急停按鈕 | 1 | |||||
劑量探頭(共用) | 1 | ||||||
聲光報警裝置 | 1 | ||||||
二層輔助房間 | 急停按鈕 | 16 | |||||
聲光報警裝置 | 16 | ||||||
智能化系統 | 監控系統 | 1套 | |||||
廣播和對講系統 | 1套 | ||||||
設置場所輻射監測系統(本項目機房內共布設6個固定監測點位:在水冷室、控制室,布置伽瑪和中子劑量率監測探頭;在加速器室迷道、旋轉室迷道、固定室迷道,分別布置伽瑪劑量率監測探頭) | |||||||
設置視頻監控、雙向對講系統,設置通風系統 | |||||||
控制區入口處明顯位置張貼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監督區地面設置黃色警示線;加速器室、治療室門上方應有醒目的工作指示燈 | 已張貼 | ||||||
崗位職責和操作規程等工作制度在合適張貼上墻 | 已張貼 | ||||||
個人防護 | 輻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學習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并通過考核 | 目前輻射工作人員56人,全部通過輻射安全與防護考核 | |||||
輻射工作人員均佩戴γ射線和中子個人劑量計,開展個人劑量監測,送檢周期不大于3個月 | 已委托天津瑞丹開展個人劑量監測 | ||||||
輻射工作人員開展崗前體檢、崗中(周期不大于2年/次)及離崗職業健康體檢 | 目前輻射工作人員56人,全部通過職業體檢 | ||||||
配置便攜式γ巡檢儀2臺、便攜式中子巡檢儀2臺、直讀式個人劑量報警儀(1支/進入機房人員),已配置的確保儀表可正常使用 | 已配備 | ||||||
輻射事故應急 | 成立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具有完整的輻射事故應急流程,并編制《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 2024年12月已完成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 |||||
三、工程變動情況
本項目均依照環境影響評價要求落實工程建設,無變動情況。
四、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驗收監測結果表明:
(一)輻射工作場所對于居留因子T≤1/2的點位,劑量率水平低于0.1μSv/h;對于居留因子T大于1/2的點位,劑量率水平在0.04~2.66μSv/h范圍內。
(二)環境介質中的放射性監測結果處于環境本底水平。
(三)根據驗收監測結果估算,本項目所致輻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年有效劑量分別滿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環評批復的5mSv和0.1mSv的要求。
五、驗收結論
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認真履行了本項目的環境保護審批和許可手續,落實了環評文件及其批復的要求,嚴格執行了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相關的驗收文檔資料齊全,輻射安全與防護設施及措施運行有效,對環境的影響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以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二期項目作為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典型設計(1間固定治療室+1間旋轉治療室)場所已落實該項目環評及環評批復要求,具備所需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條件,其運行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符合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在進一步完善落實環評報告的三同時措施后滿足《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具備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由此類比,對于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的其他典型設計(1間固定治療室+2~3間旋轉治療室),在落實環評、環評批復及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后,能夠滿足《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具備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
綜上所述,驗收組一致同意CAPRO型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項目(皖環函〔2024〕202號)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六、后續要求
項目運行期間,我司還應做好以下工作,加強日常管理。
(一)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修訂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不斷提高本單位核安全文化素養和安全意識,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射線裝置安全運行。
(二)重視輻射安全負責人和輻射工作人員輻射安全與防護考核;對新進輻射工作人員及時安排參加輻射安全與防護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三)對輻射管理制度和各作業規范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按要求進行落實,及時上報年度輻射安全評估報告。
七、驗收人員信息
參加驗收人員的基本信息見附件(會議簽到表)。
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
2025年9月22日
附件:
返回上一頁